一个地方先用挑合伙人的眼光去筛选合作商铺,然后才是上门洽谈。
八个生意场上的愣头青,全都没经验,考察别人还好,他们出来前照着许掌柜教的那些,加上八人凑在一块琢磨的列了不少条件,四人一组凑在一起一条条筛下来就是。
等到两人一组第一次主动上门洽谈的时候,饶是陈大山和卢二这样的,大正月的天,紧张得手心也沁了把细汗。
初时没有经验,碰壁自是难免,另几组不知,陈大山带着沈金去的第一家,一听是上门推销的,不及说明来意就先吃了排头。
陈大山看看那掌柜,只觉这也不是个善客,和沈金相视一眼,掉头就去了预先选好的第二家。
好在第二回 颇顺利,因为商品是真的好,不论是商品本身还是上边附加的光环,但凡容得他们把话说完,把东西亮出来,尝过以后那掌柜眼睛都放光,甚至因为离歙州近,人铺子里掌柜和伙计还都知道桑萝。
“圣上下旨嘉奖的那位乡君?”
所以,在价格上磨了小一刻钟的嘴皮子后,第一个合作商顺顺当当谈了下来。
这个头一开,信心都长了不少,不那么熟练的签订货的合同,收定金,约定交货日期。
这时候当初在山里一群小屁孩儿被每天拎着读书识字的好处就来了,两大组里各有两个特别靠谱的,卢二郎组是许文庆和周长恭,陈大山组是沈金和陈二山。也就是分到每一个小组里都至少有一个撑得起这桩事来,合同立得是像模像样。
对方掌柜一看谈判是陈大山,立合同文书的却是个十三四岁大的小子,也是稀奇,这时候识字的可不算多,再看那合同条款,不算特别老道,但上边交货日期,不可控因素,违约赔付条条款款写得那叫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