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考教儒家精义吗?
不是应该考教治国方略和策论吗?
怎么这些都没有?
“叶小侯爷是否觉得这文会当考究学子更深的一些东西,譬如精义,譬如策略亦或者治国方略?”
“本侯的确有此想法。”
“呵呵,叶小侯爷有此想法也实属正常!可是叶小侯爷有没有想过,我大靖诗会非是科举,前前后后零零总总,从初赛到复赛,再到今日的最终对决,也便只有三五日的时间。”
“若让学子们写一篇精义做一篇策论亦或者治国方略,需要多久的时间?”
“这,好像时间不短。”
“那便是了!不论是写精义还是策论亦或者治国方略,即便是再天才之人,也需要数个时辰来考量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立意,如何言之有物,如此情况下,一日之间又怎么会够呢?”
叶玄直接不说话了。
这时候,礼部侍郎王垚再次开口。
“文会文会,既是文会自然是学子和百姓共同的盛会,是为了各国学子们彼此切磋较量,互相交流,宣扬文化学识之地,不光要考量学子们对于学问的掌握深度,更要有一定的普及型!一篇精义、策论亦或者治国方略,大儒,学士,朝廷百官的确能看懂,可是普通的学子和百姓又有几人看懂呢?”
“再者,若这精义,策论和治国方略牵扯到了国家机密,又当如何?”
“所以,最为稳妥之法,还是考教对子、诗词,以及一些杂类却又带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