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作为抵御外侮的第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镇守之将,却在关键时刻弃城而逃,留下满目疮痍与无尽绝望。我身为大汉之将,肩扛保家卫国之重任,岂能坐视不理?于是,我毅然决然地将大本营设立于此,誓要在此地重铸边关铁壁,以安民心,定国基。”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我身为朝廷的武将,那就要为了大汉马革裹尸,躲在州府享受太平,那不是我刘子仪的做派。”
荀彧顿时十分认可的点了点头。
“不瞒两位,如今汉室衰弱,天下百姓,先前遭到了董卓这种乱臣贼子,饱受战乱之苦!”
“我刘子仪,不瞒两位,先帝在世时,我愿意为大汉驻开疆拓土!”
“但是如今,先帝死在董卓手中,群雄割据,大汉已经濒临崩溃。”
“我诚邀二位,相助于我,扫平四方,重造大汉!”
“我欲效仿当年的光武帝!光武中兴!让大汉再次光复!”
说到这里,刘耀便直接朝着两人行了一个大礼。
荀彧顿时有些经惊讶地望着刘耀。
他没有想到,刘耀竟然如此之快,他原本只是打算先来这里看看,若是不合适的话,他就打算去投靠曹操。
现在可倒好了,刘耀直接当众行大礼,这不就是逼着自己表态吗?
如今刘耀那可是官拜骠骑将军,自己若是不答应,那就是不给他面子。
荀攸则是拽了拽了荀彧的袖口。
荀彧面色复杂地望着自己的侄子。
“刘将军!在下有一问,还请您为我讲解。”
刘耀一听,心中顿时便有戏了。
“文若请问!”
“当今天下,您打算如何兴复汉室?”
刘耀顿了顿。
“如今天下,诸侯纷争,如今我的手中已经把持关中和并州,袁绍四世三公,但是实乃是国贼,他推举了一位快入土的老者登临皇位, 就是想要把持大权。”
“所有想要一统天下!北方我必须要和袁绍决一死战!”
荀彧点了点头。
“那您觉得,您对战袁绍有什么优势呢?”
刘耀轻笑道:
“我军对战袁绍!有四胜!”
“首胜,在于人心。袁绍其人,外表宽仁,内里却多疑善忌,用人之际,常怀猜忌之心。而我军,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各展所长,上下一心,此谓气度之胜,人心所向,无坚不摧。”
“次胜,在于谋略。袁绍行事迟缓,犹豫不决,往往错失先机,陷入被动。而我,则能洞察秋毫,果断行事,随机应变,如臂使指,此乃智谋之胜,令敌人难以捉摸,步步为营。”
“三胜,关乎军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