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杨鸣简直是胆大包天。
难道北伐军的事业在杨鸣的手里真要毁于一旦吗?
直到他发现下面文武百官都在偷眼观看自己。
他才想起来目前正在上朝。
在朱元璋的眼里,杨鸣和四皇子做过什么并不重要。
甚至这场官司谁对谁错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平息这场风波。
如何给世家大族一个交代?
从朱元璋内心讲,朱元璋有些佩服阳明。和他的四儿子。
毕竟杨鸣做了自己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对世家大族在朝堂上趾高气扬的气势,朱元璋也看不过眼。
可是出于全局考虑。
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还要拉拢得。
如今杨鸣做了这冒天下大不为的事情。
世家大族立即来了反击,上百人在朝堂上弹劾杨鸣。
现在朱元璋在思考如何解决当前的事情?
是出手保下杨鸣,狠狠打击这帮世家大族的气焰,还是把杨鸣拉出去当个替罪羊,给世家大族们出气。
朱元璋也在衡量之中。
朱元璋问道:“李先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李善长迈着老态龙钟的步伐,跪倒在地磕头说道:“启禀陛下,此风不可涨,请陛下做主。”
朱元璋顿时皱了皱眉头。
李善长这是在耍滑头,两边都不得得罪。
他回答的言简意赅,可是充满了歧义。
什么此风不可涨?
是杨鸣斩杀那些族长的风不可遏。
还是上百名世家大族的子弟弹劾杨鸣的风不可涨。
反正哪个意思,陛下你自己看着办。
李善长的这个态度,也是代表了淮西勋贵的态度。
那便是两不相帮。
朱元璋却皱了皱眉头。
现在的李善长年岁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滑头了。
朱元璋又转头看向了刘伯温:“诚意伯,你的意见如何?”
刘伯温急忙睁开眼睛,跪倒在地。
他大声说话:“启禀陛下,赵惟德说的话断不可信,事情还需要进一步查实,乃是他们的片面之辞,不算实证。”
“据臣所知赵惟德乃是山东大家族,他和被杀的家族之间同气连枝,未免有有偏袒之意。”
刘伯温心直口快,尤其是和杨鸣还是有些交情在内,自然有维护之意。
刑部尚书崔钰急忙出班跪倒大声的说到:“启禀陛下,此事本来蹊跷,不能听一面之词,就能定杨鸣的罪过,需要严查。”
崔钰和杨鸣的交情最好。
那是断头台上砍人砍出来的交情。
崔钰能当上这个刑部尚书和杨鸣有莫大的关系。
果然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