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拥立爱戴他,为其办事。大家现在都不说话,不过都是在回味这句话的意思罢了,所以,你也别说话了,免得白白遭人看轻。”
哦,原来是这样啊!
此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却并没有马上闭嘴,反而自顾自的喃喃道:
“说的不错呀,我们这些有德之人为何要来到这里?不正是忧国忧民,为国为民么?听这位郑家公子如此一说,倒也说得贴切,总结的不错。”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哪跟哪啊!
不过解释之人却也没再解释,就由得那人自鸣得意去了。
长孙无忌将会场里的一切,尽收眼底,心头虽然也有疑虑重重,但脸上却不见丝毫异色显露。
“荥阳郑家好……好气魄,此举大善,老夫代朝廷,代灾区之百姓,在此先行谢过郑家之善举,还望诸位以郑家为榜样,共勉之。”
长孙无忌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将此事一言而带过,却苦了那几位还未有所行动的老王爷们。
他们哪里能够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了这步田地,于是一个个也不再观望,高高端着的肩膀,也全都耷拉了下来,趁着还未再度涨价的档口,赶紧捐完了了事。
只不过,他们可没有人家郑家有钱,所以没多有少,就都按照李佑所捐之标准,纷纷糊弄了过去。
至于他们为什么不与河间郡王李孝恭比肩,而是向李佑看齐,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根本没那个必要。
反正也成不了第一了,干嘛还要捐那么多钱,省一点儿是一点儿,能省则省么。
再说了,和谁比不是比呀,和皇帝的亲儿子一样,最起码还不会落人话把不是。
他们含含糊糊,捐的不多,却让身处其后的其余世家得了借口,而所捐款项竟然也和他们一样,连一文都不带多的。
如此一来,把个在楼上偷偷观望的李世民,气的是肚子圆圆,眼圆圆,差点儿就从楼上滚了下来。
他奶奶的,他姥姥的,太他娘的欺负人了。
这些世家之人果然该死。
低头又扫过那几位老李家亲戚,邪火更是‘蹭蹭蹭’的往上窜。
一群瓜怂,一点儿担当也没有,为了自己那点儿蝇头小利,就知道缩起脖子,扮乌龟。
都不知道要分分场合,看看时候么?
呀呸,一群逃兵,朕有你们这些族人何用?
再将目光,重新投注在那位慷慨陈词的郑好身上,心中那压抑不住的火苗,透过衣服都能够让人看见。
朕的德行怎么了?
朕有德无德,岂用你来评说?
郑家……郑好,呵呵呵呵~勇气可嘉,朕记下了。
原本在玄武门之变和渭水之盟之后,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