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儿知错。”
朱常洛说了想说的话就行。
是非曲直,人人心里都有杆秤。无非因为身为皇子,事涉国本,凡事不该不留余地,如此偏激。
但谁让他太年轻,这事又有这么多年的前因呢?
至于朝野?朝野对这件事的反应符合朱常洛的利益。
“多年问安次数不多,祖母倒以为你不知礼数。那囚徒言语,莫非竟是真的?”李太后这才看向朱翊钧,“皇帝?”
“……母后明鉴,谁敢如此大胆?”朱翊钧当然不会承认,“他是朕的儿子,谁能如此待他?”
“是孙儿以前怯懦。自从年少时传出流言蜚语,说孙儿荒淫宫娥,孙儿此后就不敢再出宫,怕又惹闲言。除讲筵外,孙儿就只在景阳宫中读书习字。囚徒之语,也是一时意气妄言。孙儿知错了……”
朱常洛又一句知错,但点出来的却又是人尽皆知的一件事。
那时候朱常洛才十三岁,被诬告和宫女厮混。
最后还大张旗鼓地进行了调查,要不是王恭妃哭诉说她时常担忧儿子夭折、一直到那时还让朱常洛每夜在她隔壁床上睡好保护他,最终恐怕还真会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这件事,李太后也是知道的,为此还斥责过朱翊钧。
所以现在朱翊钧闻言尴尬:儿子虽在认错,但这哪是皇长子在宫中应有的待遇?
为此不经常到李太后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