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粮田在当地是多么稀缺的资源,根本不够满足老百姓的口粮,远远不够。
那总不能饿死吧?
所以本地的公社……反正他们石头矶公社,是允许农民包揽一点建筑、养殖和缝纫等私活的。
大队批准,挣回钱买工分,通常5角钱十个工分。
以此谋生。
不是李建昆吹泡泡,他可是个老手艺人,原本这事完全做得。
问题是,他不是农民。
虽然是农业户口不假,但他目前的档案身份,是望海中学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
你猜,公社准不准他包私活?
第三种是搞社队企业。
江浙一带不少地方的农村,这个年代社队企业仍然坚挺。
说死皮赖脸也行,不讲钱德也罢。
田地太少,养不活人哪。
干得最红火的,大概要数隔壁xn的老鲁同志。
这也是后来江浙的乡镇企业,领先全国崛起的基础。
但这事只能想想,它不是一个能短期实现的目标。
李建昆高低有点郁闷。
但他还就不信了。
带着领先时代四十年的记忆,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会被区区几百块给撂倒。
不就是来正经的吗?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