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向南去路上遇到在田野之间忙活的人,只要认识的都热情地打着招呼,但并没有驻足停留,也没在意别人含蓄的讥讽,他心里清楚以前的自己,的确人憎狗厌,是以一笑而过,脚步匆匆往河边赶。
耳听着忙活的人们,彼此隔着距离互相大声扯着猫蛋(说闲话吹牛)什么谁谁明天家里要做事,大家都去帮忙,谁谁……偶尔还能听上一耳朵荤话。
“八十年代农村虽然苦了一些,但民风、人心,还有年味儿都让人深深地怀念,这年代,去别人家里帮忙干活都是人情工,不要钱的!”
向南去心里感慨万千!这个时代的农村,刚告别大集体不久,大部分人们是淳朴、善良、热情、勤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大,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若干年以后,农村各种攀比风气,各种……人心也渐渐变了!
沿着河岸在隐蔽的水草水域,向南去放好黄鳝笼子做好记号,又急匆匆往家里赶,夕阳火红已至远方山巅,秋风迎面不再是热气,有了丝丝凉爽。
走到屋场坡下,看见家里升起的炊烟,向南去笑容满面心情格外地好!
晚上还是向南去做菜,做的清汤泥鳅,汤没有一丁点腥味,乳白色的泥鳅汤,喝得柳纤云又是连连点头夸赞。
泥鳅同样是高营养食物,虽说后世有医学专家说泥鳅是发物,肠胃不好的不能吃,按后世的狗屁专家理论,这世间就没几个能吃的,结果,是这不能那不能吃的专家寿命短、早早死翘翘,不挑剔食物的活得长,农村大把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挑着担子健步如飞。
一家三口吃完饭,洗好澡,向南去又叮嘱妻子擦药……一切稳妥后,就坐在星空下的屋场乘凉,心情舒畅、秋风清爽洗去了向南去一天的疲惫,搂着女儿坐在石墩上讲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