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卓则在思考父亲说的话。
读书,读什么书都行,这啥意思?没说读哪方面的书,经商、考学、当官、军略等都可以。
那我看小说也是可以的了,刘卓这般想着。随即返回书房找了一些小说开始看。
基本上到了纳吉的一步,双方测完吉凶,两家的婚事就基本定下。接下来则是刘家将聘书、礼书送至董家。
一日,刘父又找到刘卓问道:“九月初,你与董家小姐完婚,不算仓促吧?”
刘卓右手拿着一卷书回道:“不仓促,父亲已经安排的很是周全了。”
“那就好。我本来还觉得你会认为略显着急,既然如此,我就命人准备聘金、礼金及聘礼了。对了,你这段时间表现的不错。”刘父一脸满意笑着。
时间如流水,八月的某日早晨,一行数十人抬着扎着大红彩绸的箱子,共计六十四抬,也称“全抬”。
在各种乐器的吹吹打打中,引来了众多的百姓凑热闹。六十四抬箱的箱子,其中是貂皮、虎皮、五谷杂粮、文房四宝、书画、酒水、各色绸缎、千余两黄金白银等。
在众人的围观的目光中,礼金队伍到达了董宅门口。董宅的管家随即开始唱礼,声音一会高一会低,引起众人连连赞叹。
以前有些恶毒的言语,董家的女儿没有缠足,所以没人愿意娶。尽管董明顺是县令,可也管不住百姓的口。
听到管家唱出的礼单,董明顺自是心情不错,一箱一箱的聘礼足以让同僚、观看的百姓羡慕不已。
董明顺穿戴一身的绸缎衣衫出门迎客,脸上红光满面,看起来颇为高兴。
这一日,几乎所有的辽州官员,无论官员大小,基本上都来董宅祝贺。董明顺来到李知州所在,向知州大人行礼。
“明顺兄,今日是你家的大喜日子,可谓双喜临门啊,不用这般客气。”
“李知州可否解惑,另一喜,喜从何来?”董明顺疑惑不解。
“明顺老弟,你可是找了一个好亲家啊,过不了多久,你这知县的位置就该挪一挪了。”李知州一脸羡慕道。
“难道是刘家出的力?即便是结亲,刘富也没道理花大代价帮我啊。”董明顺一脸的茫然。
董明顺和众客人寒暄一番之后,便去内堂准备着给刘家的回礼。董家虽然是官宦人家,可并非所有的当官的都家境殷实。董家之所以还能过得不错,无非是借着祖宗的余荫。
“爹,这个刘家送来的礼金、聘礼啥的都差不多值几万两纹银了。咱家怎么给回礼啊?这可难为咱家了。”董和无奈道。
“不妨事,不妨事。你去让管事带着仆人把后院我书房内的书,作为回礼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