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车。
关东六国的执行力就远逊色于秦国,关东六国想做一件事,往往要经过反复扯皮,即便政令得以通过各级官吏也要拖拖拉拉,一项政令往往是年初下达的,或许要到年尾才能在全国各地实行。
秦灭六国,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
尽管如此,田秀本人却对秦国的制度嗤之以鼻,在田秀看来秦国走的完全就是弱化版的军国主义道路。
秦国和后世的德二一样,都是军队至上,一切以军队为先,秦法立足于耕战,所以要不断对外扩张,只有如此才能让帝国不停发展。
得益于强大的秦法,秦国在对外扩张时,国民的热情要远高于关东六国,所以他们才能一直战无不胜。但是秦法和军国主义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国家一旦停止扩张,那么内部的各种矛盾就会显现出来。
强如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也要不断对外征战维系秦法。其中固然有始皇好大喜功的成分,但更为重要的一点秦国立足于秦法,即便是始皇,也只能通过不断的扩张和掠夺来维持国内的稳定。
在始皇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秦法的种种弊端就显现了出来,最终秦国与大多数军国主义国家一样,因为战争而走上了一条毁灭的道路。
想到将来秦国悲惨的命运,田秀不禁一阵摇头。
年轻人看着田秀,好奇的问道:“既然关东六国比秦国更加腐朽,您为什么要劝我离开秦国呢?”
田秀沉吟了片刻,道:“秦国和六国实际上都没有前途,只是我认为六国或许还可以拯救!”
“哦?”年轻人愣了一愣,追问道:“我愚笨,请您指教!”
田秀摩挲着下巴,沉声说道:“秦国立足于秦法,更改秦法等于自毁根基!因此秦国无药可救。而六国虽然腐朽,但我正在追求和探索一个能让国家拥有思想的办法,只是我需要时间去慢慢摸索!”
田秀说的这种思想当然不是觉醒民众的意识闹革,他所说的思想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灌输给百姓,令百姓明白礼仪廉耻,懂得忠君爱国,从而打造起一支真正的仁爱、勇武的军队。
春秋战国时天下大乱,诸侯彼此攻伐,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君王真的将儒家思想灌输给百姓,所以百姓并不知道礼义廉耻,更不知道忠君报国。
这话并不夸张,对百姓而言他们只是替君王服役缴纳该缴纳的税赋,君王也只是把百姓当作稻草一样利用。
这就像一位圣贤说的,君王将百姓视作草芥,百姓也会反过来将君王当做独夫。
直到董仲舒后,儒家思想正式被汉武帝灌输给百姓,这时百姓才知道了忠君,知道礼仪,知道了什么叫廉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