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府,天津港。天津的名称和朱棣没什么关系,也没有所谓取‘天子渡津’的典故,天津就叫天津,元朝叫海津,明朝建国后改叫天津,惟一和朱棣有关系的就是他当皇帝行在北上后,在这里设立了天津卫作为首都的拱卫。这里隶属北直隶,归顺天府也就是北京管。天津的性质是军卫,可以理解为镇,因为是三河汇聚之处,所以这里的捕鱼业是要发达的,大明朝定都北京一百多年,所有物资调配南下北上的,凡是走海运都要经过天津,因此这里的港口规模也不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迁都回南之后,内阁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是投入精力的,天津港扩大了好几番,至此已成规模。这天一大早,天津海关关长杜若弼就早早出现,带着几十名海关的官吏守在入港口等着。下面的人都猜测是南京来了什么大官,只有几名高级官员心里清楚,他们是在等谁。随着上百艘悬挂着南印度公司旗帜的海船陆续入港,数不清的肤色偏黑的人从船上走出。与之一道下船的还有大量穿着南印度公司服饰的人员。这是一支由南印度公司负责输送的来自南洋、印度地区劳工的船队。人数为两万。走天津下港,转陆路进陕西。“哪位是杜关长?”一位穿着华贵的男人走下船来到杜若弼一行人面前询问。杜若弼站了出来:“本官便是。”“杜关长好。”男人抱拳见礼:“在下南印度公司戴沛然,奉命负责此次劳工输送。”“戴、额,怎么称呼。”“在下就是一介白身,您叫我名字便好。”“好好好。”杜若弼也不客气:“沛然老弟一路辛苦,交接的事本官安排人做便好,咱们换个地方聊。”戴沛然点头,又对身旁的同事说道。“守忠,你去把交接的事办好。”“是。”李守忠大声应下,脸上的表情尽是高兴。他就是因为穷才从陕西走出来的,兜兜转转小三年便又回来,而且还是衣锦还乡。半年前,随着德里总督府成立,很多在印度的商会就都跟着将商会的名字改成公司,包括远东、维京、南印度,而南印度公司更名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从印度和南洋地区征召劳工入明赴陕。数量为三百万。时限十年。押送劳工需要护卫,自然优先考虑陕西来的,李守忠就是因为这么个原因又从印度折了回来。南印度公司这边的交接才刚刚完成,港口紧跟着又进来十几艘海船,而这次从船上下来的劳工,肤色可就更黑了。“东印度公司的船。”戴沛然只一眼就认了出来。确实,这次来的,是浩特曼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杜若弼那是听的一头雾水。“沛然老弟,这东印度和你们南印度不是一家人?”“不是。”戴沛然摇头:“这是荷兰人的公司。”“河南人?”杜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