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棠赐名“安良”)为中旗正旗官,马海晏为中旗副旗官。此外,清廷又授马安良、马海晏七品军功顶戴。马千龄因劝降有功,被左宗棠称赞为“良回”,也受到重赏。就这样,马占鳌、马海晏、马千龄等用起义人民的鲜血给自己换取了“红顶子”和清廷的赏赐,从此成为了清廷的鹰犬,这也是“河州三马”的子孙们得以发迹的因由。
马占鳌降清以后,过了十余年即1886年死去,其职务由儿子马安良继任。马海晏则有两个儿子:一名马麒,一名马麟。后来,马安良、马海晏这支马队并入董福祥的甘军。
至于马千龄,亦有两个儿子十分出众:次子马福禄、四子马福祥。1895年,河湟地区(今甘肃临夏及青海东部黄河、湟水流域)的回族、撒拉族人民再次发动反清起义。马海晏父子随清军参与了镇压。而马千龄父子也在家乡组织了民团“安宁军”,对抗起义军。后马千龄避走藏区,其子马福禄、马福祥则率安宁军辗转到兰州,被陕甘总督陶模收编为步骑两营,加入进攻河州之清军,不久,也归入了董福祥的甘军。1897年,清政府整治军队,编建精锐军,分中、前、左、右、后五军,由荣禄、聂士成、马玉昆、袁世凯、董福祥五人分别率领。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津、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马海晏父子及马安良、马福祥等率众护驾。在马安良、马麒、马福祥等的护卫下,慈禧和光绪总算平安逃到了西安。由于护驾有功,马氏数人毕升。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成立,这支精锐西军也发生了分化,马安良父子及马麒、马麟兄弟都转而依附北洋军阀袁世凯,马安良出任甘肃提督,而马麒则攫取了西宁镇总兵一职,从此,马麒兄弟抛开了依靠多年的马安良,另树一帜。马安良父子也是马家军阀的一支,但后来这支武装退出了西北。
马麒于1912年8月出任西宁镇总兵后,着手创建完全由自己掌握的军队,又多方罗致汉族官绅知识分子,组成自己的智囊团,开始了家庭割据事业。几年时间,马麒组织了一支有三十六个营的家庭武装,号称“宁海军”。宁海军由马麒及亲属马麟、马宝(堂弟)等指挥,他的儿子马步青(1898年生)和马步芳(1903年生)虽然尚还年青,但已在军中担任营长之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