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二叔家一年到头粮满仓。”</p>
阿宝爹娘都觉得这主意好,特好。</p>
香软的大馒头刚出锅,阿宝就干了一只。</p>
孔雪儿准备了两只腊鸡,两条腊鱼,两只腊鸭,一天吃得干干净净。</p>
还有花生,地蛋(也就是土豆),以及地里抢收的荠菜。</p>
阿宝拼了命的拨荠菜,拨了二十多斤。</p>
孔雪儿是有些后悔的:“我们应该过几天再请人来犁地,不是说十月种麦来年收么?这要多种一季荞麦,太快了,荠菜都忙不得拨,不然两三百斤没问题。”</p>
拨来的荠菜吃不完,第二天李光正带到靖州城外,卖到十颗铜钱一斤,他自己都吓得发抖,回来一家人后悔不及。</p>
原来靖州城还在水中,平海海的近郊菜地和远郊田地也还泡着。</p>
山里又都是树,连个野菜都没有,也就心惊肉跳的捡了些蘑菇,很多也不能吃,城里人在辨识蘑菇上都是些半瓶子水,捡些扔些,吃菜艰难。</p>
李光正的荠菜还没下山,才到半路就被人高价抢光,都愿意多给钱要一点。</p>
城里的水消下去也要十来天,就算水下去了,光秃秃的菜地起码要个把月才能出菜,所以现在的菜是有史以来最高价,把李光正欢喜坏了。</p>
他和父亲连夜打了一条柚木独木舟,用早些年买来一次没用过的撒网,天未亮就在大塘里连撒三网,父子二人用挑粮的箩筐挑了两担鱼下山,一个时辰后回转,捏银子的手发着抖。</p>
李老太一家除了几个小的到林子里捡蘑菇来吃,并没有注意到二儿子家夜里造船捕鱼的事。</p>
就算注意到了,也只会去当面嘲笑一顿。</p>
要是捕鱼能赚钱,那阿宝家当初盖新房也不用借银子了。</p>
李光正一年四季的在河里田里转悠着,黄鳝倒是卖了不少,也没见发家致富,连书都读不上了。</p>
从这天起李光正天天夜里撒网捕鱼,天不亮父子俩已下山,大阳出来不多会两人边采蘑菇边回大塘。</p>
吃了晌午大睡一觉,傍晚又去捡蘑菇。</p>
这样子在李老太一家看来,这二儿子一家也就天天捡点蘑菇,和他家一样。</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