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操着京都口音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努力伪装成江城本地人,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来考翻译,句句话不提翻译,问的都是些什么?民生,经济,还有惠民政策,以及咱们小老百姓对上头政策的看法。”
谢昭越说笑意越浓。
这个年代的人心思单纯,没这些弯弯绕绕。
可谢昭就不一样了。
活了两辈子,很多事儿他看得门儿清。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谢昭明确记得,江城的改革,就是从84年一次巡检开始的。
京都来了人,着手调查这些年江城上上下下的经济和民生问题。
这次巡检时间极长,范围广,持续了整整一年。
不过那时候谢昭还在底层挣扎,对于这些并不熟悉,只是后来听人提过好几次,陆陆续续拼凑出的原貌。
换句话说。
既然是巡查,那么,在这之前的就极有可能派人出来踩点访问。
说得更加直白些,就是深入人民群众,拿到第一手资料。
这在后世早就是默契了。
可在八十年代,谁有这个意思?
结果马兆祥这种人,仍旧嚣张得没边儿,一逮一个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