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而大明的商人,那真是便宜占尽。
或许国朝之初的商税,在当时确实按照三十税一进行征收。
可到了中后期,商品产量增加后,怕是百税一都没有。
手工艺品产量可以增加,但田地产出确实基本不变的,所以朱元璋重视的农耕反而有点税赋没降,商人则是占尽便宜。
“我看张尚书的奏疏就很不错,既不增加官府负担,也能让户部有长远进项,而且还考虑到民生,对百姓生计影响几乎忽略不计。”
魏广德说的,自然就是对百姓真正使用的普通商品征税三十税一。
“对于商贾,朝廷征收的税费,其实最后不也是买家买单,并没有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
魏广德说这话,也是在提醒张四维,户部加收的换帖银,最后其实还是消费者在承担这部分税收,并不是让商人出银子。
好吧,张四维也只是刚看到这份奏疏,所以本能的以为是户部要对商人加税。
可是他却忘记了,商人承担的税收,其实最后都是转嫁给消费者,他们居中才不会承担什么损失。
而对地方,其实明万历年间关于矿税为代表的争夺,本质上就是万历皇帝在抢地方征收的商税。
各地商税是定额,不能超收,就算有多的,也是官员们私下里笑纳了,并不会登上官府的账本。
万历皇帝派出税官到各地征收矿税等商税,就是从官府本就不多的商税里抢钱,导致官府收入减少,自然遭到文官集体反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