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在此设立大宁路,明初改为大宁府,是大宁都司的治所。
大宁都指挥使司,简称大宁都司,明朝在今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设置大宁都司,治所在大宁卫,管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等地,第二年改为北平行都司。
永乐元年恢复大宁都司,改治保定府,后来所领卫所有的废除,有的迁移到长城以南。
大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极大,其西面是七老图山,东面为努鲁虎儿山,西辽河南源老哈河从南面流过。
大宁北控辽河上游,东控大凌河流域,西与宣府相连,南靠燕山长城,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大宁所在的辽河上游,属于半干旱气候,宜农宜牧,历史上草原民族南下,中原移民北上往往交汇于此,从而形成一个混合的经济带或文化区。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里都是南下草原部落和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
这里,曾经是宁王封地,不过在靖难之后宁王内迁,而大宁很快也被放弃。
至于朱棣放弃大宁的原因众说纷纭,后世较多认为是酬功,让出此地给朵颜三卫牧马。
但大宁战略位置特殊,不仅是北京的北部屏障,也是辽西走廊的西部屏障,故而朱棣从始至终都不准三卫驻防此地,留下一个统治的真空区域。
也就是允许三卫在此游动牧羊,但不准常驻该地,也是防止他们成为京师的祸患。
不过,对于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