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权不下乡”,基层的管理更多是依靠宗族、乡绅进行,朝廷只能管到县一级。
而一个县也只有一个县衙,几十个人就要管理一个县所有方方面面,而有编制的就那么几个人。
要是真建立一条垂直管理的衙门,还是用来收税的,魏广德不知道会被人喷成什么样子。
彼时受限于教育普及程度、交通通信条件,基层治理仅达县一级,官员聚焦赋税征收、户籍梳理、治安维稳,其余交予乡贤自治。
落后交通让政令传递月余不止,稀缺教育资源难育全民素养,低生产力水平难堪复杂治理成本,无奈之下只能聚焦关键事务,借助乡绅宗族维系乡土秩序。
但这绝非主动选择,实属无力之举。
实际上这个时候不管是东西方,都是实行这样的模式,只不过在西方是用分封的小贵族来掌握地方秩序,而这一套在其主导的殖民时代,也很容易被国王接受,分封权利很大的海外总督。
而对应的大政府模式则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政府开始主导经济。
在凯因斯学派的经济制度主导下,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的计划……等等,扩张经济、创造就业,解决了许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凯因斯主张的国家干预主义,也就是“大政府小企业”的理论,在许多国家发展得很有成效。
“我记得不错的话,海瑞在户部做过主事。”
这会儿,魏广德就在脑海里快速琢磨这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