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皇帝的铁杆,所以在景泰八年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
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算是得了善终,死后被明英宗追封为靖远侯,谥号“忠毅”。
第二位是威宁伯王越,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
因为立下军功,王越得以获封威宁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世称“王威宁”。
并且,王越还是明朝首任三边总制,这是一个主要负责协调和管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事务。
成化十九年,权宦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
明孝宗即位后,王越获赦回乡,弘治十年,王越恢复原职并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次年,王越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兼太子太傅,受命经略哈密事务。
到了弘治十一年王越在甘州逝世,被朝廷追赠为太傅,谥号“襄敏”,后世称其为“王襄敏”。
最后一位,自然就是新建伯王守仁,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王阳明。
其实,爵位这东西对于文官来说,貌似都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前两位多少都和当时的权腌有些交情,所以往往后来都跟着权腌倒台而跟着受罚。
不过这些,两位太后可就不甚了解了,只知道爵位是极好的赏赐。
幸好她们没有当着冯保的面商议这事儿,否则怕不是明日张居正就要上奏请辞了。
已经位极人臣,还敢想其他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