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黄册的主力,到时候肯定都要下去的。
至于发动这么多人,会不会有人于怨言。
那肯定是有的,不过做得好之后就可以在礼部拿到职缺,这就是明朝对他们贡献的奖励。
都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套路,分派下去差事儿,做好了论功行赏。
至于魏广德说明后两年朝廷就该再次大造黄册也不是假的,从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二年完成了大明历史上第十五次黄册的编制。
之后在隆庆五年到六年高拱时期完成第十六次黄册编制,算起来十年一次的黄册,应该从明年开始再次编制。
“嗯,因为之前黄册多有不实,还有地方上豪强污吏作祟,此次清查重造黄册务必真实。
朝廷投入必须到位,凡不愿参与清查的官员、举人、国子监生一律开革,三代内不得科举。”
张居正掌过国子监,自然知道监生反对参加大造黄册的活动,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就算做好了有嘉奖,他们都不愿意参加。
说起来,大明的黄册,从设计上确实存在缺陷。
倒不是登记制度不对,而是工作安排上问题多多。
洪武年间大造黄册时,明太祖朱元璋安排了一千二百名国子监生在湖上搞审核。
可到景泰年间,参加审核的监生就减到八百人,到弘治年间减到二百人。
甚至到后面,朝廷连几千两的审核工本费也经常給不起,监生们对于承担这个的职务怨声载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