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瑞解释的同时,孙长兴戴上了眼镜。
很快他就在报告中捕捉到了关键数据。
“航程1200?”
“自重6.2,载重1.6?”
“最大值龙28小时?”
“你管这个叫平替?这是丐版啊!”
苏长兴预料到了材料降级之后的参数打折。
但是他没想到打半折啊!
这和当初锐龙预研时提出的数据差了十万八千里。
张明瑞也只能拿蓉飞的官方说辞安慰领导:“没办法,主体材料变化,飞机重量急剧上升,除非材料学有进展,不然这就是最佳方案呢。”
“扯!要是这个数据,真就不如去找顺风。”
虽然孙长兴亲自考察过顺风。
但是他只把顺风当做了备胎。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事儿听起来太玄了。
一来,技术上存疑。
就算之前爆出来的风洞试验数据很可观,但那毕竟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二来,进度也不一定跟的上。
毕竟是民营企业,谁知道他们要多久做出那架飞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