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刚刚听你和二叔说,应天府的灾民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没听说过这回事儿?”
朱高炽瞪了一眼朱瞻基,随即又感慨了一声解释道:“这不是去年不少地方遭了旱灾,俗话说久旱必涝,久旱必蝗,一些老百姓担心今年的日子过不下去,就提前逃难来了应天府,开年来不过短短数月就已经聚集了差不多近万人的规模,你之所以不知道,只不过是下面的人担心这些难民冲撞了京师重地,给拦了下来,现在朝廷正为这事儿发愁,想着怎么把这些人给劝回去。”
“这事儿能劝的动?”朱瞻基闻言有些错愕道:“再说了就算劝回去,他们这一来一回错过了耕种时间不说,就算是赶上了时间,这久旱必涝,必蝗的说法,又不是胡说?万一再遭了灾,这些人怕是再来避难的能力都没有了?”
“那能怎么办?”朱高炽反问了一句,然后道:“朝廷现在也没钱,大明一年的赋税就那么些,这里要用那里要用的,我就差把太子府给卖了,置换些银子来使了。”
“额·····”朱瞻基听到这话也是无语了,犹豫了一下,悄悄凑近些小声问道:“爹,我问你个事儿!”
朱高炽闻言有些谨慎的看了一眼朱瞻基,这孩子向来大咧咧的,什么时候知道小声说话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朱高炽一脸防备,道:“你先问,但是我事先说好,我不一定回答!”
朱瞻基翻了下眼皮,道:“哎,爹,我问你啊,永乐五年,永乐七年,永乐九年,这些年马保一共带回来多少钱财?”
这其实一直是朱瞻基心里一个疑问,上辈子没穿越前,虽然对郑和七下西洋的事情十分敬佩,但是更多也只是听说郑和如何宣扬大明国威,书本上是半点郑和带回来的钱财记载也无。
若是穿越前,说不定朱瞻基还会觉得,大明抑制商人,郑和下西洋虽然宣扬了国威,但是实际上却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穿越过来这么多年了,朱瞻基发现这件事绝对不是史书记载的那么简单。
主要是郑和下西洋下的有些太频繁了些,基本上下一回西洋,然后刚回到大明,转身没休息多久,立即就开始准备下一次下西洋了,而且下西洋的人数越来越多不说,船只数量越多,船只也越大。
这特喵的怎么也不像是亏钱的生意啊?
而且自家老爹反对这反对那的,就是从来没拿下西洋说过事,朝堂上也对这件事是装聋作哑,偏偏朱棣虽然心疼他这个大孙子,但是对这件事却也是只字不提。
他到是想向郑和打听一些,但是每次说到西洋的风俗人情郑和那是侃侃而谈,但是一说到钱财的是立即就笑而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