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又道:“而且据我所知,倭国的银矿极为丰富,如果能够全力开采,每年至少可以得银四百万两以上。”
大明初期白银还是很稀缺的,别看朱瞻基的商会利润那么高,动辄就是几百万两白银,但是这里面也只是将大明的铜钱换算成了白银,商会目前真正的储银量,也就四五百万两顶天了,这还是商会这边开通存折这件事,随着存折的便意,以及商会这些年建立的信誉保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银子存入商会。
特别是大明的那些商人,现在做生意不随身带着几本皇家商会这边开具的存折,出门在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也是有实力的商人了。
总得来说,目前大明白银还是十分稀缺的,甚至金银一度被他那位太爷禁止用于民间交易,只不过随着大明宝钞失信,白银的交易使用也成了默认状态。
而大明白银的富裕,更是要等到十六世纪之后,随着美洲银矿的开采,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玻利维亚发现了著名的波托西银矿,这座被称为“世界银库“的矿山,年产白银高达200吨,占当时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1548年墨西哥萨卡特卡斯银矿的发现,更是让美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银山“。
而根据统计,这些银矿的开采,最终有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了大明,163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驻日本长崎商馆馆长科扬斯在给公司董事会的报告中写道:“中国就像一个无底洞,吞噬了世界上所有的白银。“
随后就是小日子的石见银山开采,更是大量白银流入大明,这才让大明的白银储备变得富裕,当然这也给某位太后打好了“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基础。
但是这些都是十六世纪之后的事情了,距离现在还有一百多年,现在大明的白银储量也确实不丰富就是了。
朱棣做生意不行,但是对大明的白银有多稀缺还是知道的,同时也很清楚,每年如果至少能在倭国开采四百万两白银,对大明来说究竟会是一件多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毕竟大明目前为止,一年的赋税全部加起来,换算成白银也才两千万两左右,而这直接就是差不多两成大明一年的赋税了,还全部都是白银。
朱棣敢发誓,如果自家大孙子说的都是真的,他再把这个消息通知到朝堂上,怕不是夏元吉这个大明的钱袋子,往日里阻拦自己北伐的急先锋,这一次绝对会第一个就得跳出来,让自己把倭国给灭了。
而会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也绝对不止夏元吉一个人,毕竟一个年产四百万两白银的地方,到时候随便从中间漏点扣点什么的,都不知道会把多少人吃的肥头肥脑了。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