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点谷贱伤农的事情,其实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大明的土地,绝大多数本身就不在老百姓手里,就算是伤,最伤的也不过是那些士绅阶级,至于那些普通老百姓本身就是吃不饱的人了,粮食再贱也总比饿死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么一算下来,朱瞻基甚至感觉都不需要三年,最多也就是两年,他就有把握,让整个大明的老百姓全部种上土豆。
不过万事留三分,虽然心里很自信,不过朱瞻基毕竟对自家这个爷爷的脾性多少也是了解,说话肯定不能说太满,否则一但被看出来,这糟老头子肯定立即就会得寸进尺,说不定立马三年就得变明年。
所以听到朱棣的话,朱瞻基也是故作迟疑了下才点头道:“我之后把这事儿一起吩咐下去,争取让三年内整个大明都种上土豆。”
“不是争取,是一定。”
果然,听到朱瞻基的话,朱棣立即有些不满道:“去年河北旱灾,山东旱灾,你也是知道的,整个大明饿死了多少人?多少老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易子而食……易子而食你小子应该明白吧,那些老百姓狠不下心吃自己的孩子,就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交换,然后来吃。”
“大旱过后必蝗灾,今年虽然两地旱灾已经过去了,但是又有不少的地方闹了蝗灾,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要么饿死,要么成为流民,亦或者落草为寇,你不在应天,或许不知道,今年单是镇压各地叛乱,朝廷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
“如果不是你之前给户部的晒盐法,让户部今年财政富裕了不少,说不定,咱们北伐回来,立即就得亲自带着军队前往各地平乱了,所以我要的不是争取,而是一定。”
“只有老百姓有了土豆这样的粮食,即使碰上灾年,家里便多少也能有些余粮了。”
朱棣说得很认真,很严肃,一些事,朝廷上看似风平浪静,但是实际上却是暗流汹涌。
特别是他本身就是靠着造自己的侄子的反,才坐上了如今的这个位子,再加上如今建文依旧下落不明,民间或者说暗地里想要把他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的人,甚至都能把应天城绕上一圈了。
而这些天灾人祸什么的,无疑就是这些人最喜欢的事情了,有的借此对他进行抨击,什么德不配位,天降灾祸的,这些都还算温柔的,更有甚至的则是直接借此开始兴风作浪,不仅仅是对朝廷稳定有影响,对于那些完全被裹挟,甚至毫不知情的老百姓来说,动辄也是死伤惨重。
所以对朱棣来说,土豆的重要性,绝对不仅仅只是填饱老百姓肚子那么简单。
“行吧,我之后就督促一下商会那边的人!”看到自家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