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竹竿还有家境如竹节节高的含义。
灯笼的含义和竹竿差不多。
早期,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挂着一对大红灯笼,上面写着房屋主人的姓氏。
一旦灯笼取下,则意味着一家人将要搬离此地;
而当人们看到新的灯笼挂起,就明白房内来新主人了。
所以,搬家挂灯笼,成了他们当地最为传统的习俗之一。
竹竿和灯笼的转移都是象征房主从旧居搬到新居。
而搬家带的两把扫把要一新一旧,而且得选用传统的芦苇扫把。
一把是原来旧家用的扫把,另一把是新家用的扫把。
其意义是,将原先住的旧屋打扫干净后,以便后来人入住;
同时,把自己新屋打扫一番,干干净净好生活。
其实,在以前文房四宝也是搬家的必备物品之一。
只不过,这个习俗没有很好地流传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跟现在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改变有关。
竹竿两头和扫把都用春联的红纸裹好了,还绑了红绳子,叶青灵在扛着。
冯晔则是提着两个红桶。
一只红桶装的是半桶水,另一只则是装的米。
这桶米后面要装入新家的米桶;
而水则是要拿去烧开水或者煮饭菜,给家人服下寓意换水土。
而且这桶水在去新家的路上还得注意,千万不能洒出来,否则不吉利。
虽然只有半桶水,一般来说洒不出来。
但是路面不平,到处都是坑坑洼洼,而且还是大晚上,就怕万一没走稳,摔一跤就麻烦了。
因此,冯晔很是小心翼翼地绕过路上的坑洼,每一步都走得很平稳,确保水桶里的水一滴不洒。
一路上无惊无险,顺利地到了新家。
冯家清在门口燃烧起了一堆稻草,烟雾弥漫。
人和东西都要从燃烧着的稻草上面经过,有点类似于过火仪式,象征着驱除不祥,带来好运。
冯晔跨过稻草堆,先把装米的桶拎进门,接着是装水的桶。
叶青灵也扛着竹竿和扫把跨过了火堆。
至于拿着两个灯笼的冯希南,则是由冯家清抱着跨过。
扫把进门后,冯晔就用新扫把由外往里面扫了三下,然后就把大门关上了,一分钟之后才打开。
这个寓意是把福气扫进门并且留住。
随后,抬着竹竿每个房间走一走,拿着扫把每个房间扫一下。
最后一步是用扫把由内往外扫三下,闭门三分钟。
接下去,把红灯笼挂起来,鞭炮响起,整套搬家的流程就算是结束了,也意味着他们也搬完家了。
至于还留在老家里面的东西,等到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