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能够做一些了不起的大事。
踏青并没有让朱允熥挖掘出来惊才绝艳的能臣,最多就是稍微的笼络一下人心罢了,回到了皇宫自然需要继续忙着正事。
道衍恨谨慎,开口问道,“殿下,若是市舶司重开,想来会有不少阻力。”
大明沿袭着前朝的一些惯例,市舶司主要是负责海外的贸易和朝贡等事务,甚至是在老朱自称吴王的时候就在广东广州、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各一司。
只是在洪武七年的时候,市舶司被废止,现在是礼部、鸿胪寺等等负责诸国贡使,市舶司早就是昨日黄花了。
朱允熥点头,说道,“重开市舶司,这也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无非就是关于海禁之事,需要皇祖父亲自下旨。”
道衍等人更加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朱允熥以后也可以下旨重开市舶司,这也不算是多大的事情。
不过如果是老朱亲自下旨解除一些海禁,那阻力自然更小了,以后朱允熥真的是要做什么事情的话,当然就会更加的轻松,这就是实际情况。
而道衍继续说道,“若是重开市舶司,臣以为必然会和文官们起冲突,说不定他们会说殿下与民争利。”
朱允熥忍不住笑了起来,“与民争利?这些人倒也是敢开口,他们说的那些民,只怕是地主豪绅吧,只是那些读书人算得上民,黔首算不上!”
道衍对此也不会反驳,实际上历朝历代都会有着一些‘清流’,只不过历史上的明朝中后期的清流看似格外‘清高’。
满口仁义道德的不说,可是私下里做的事情不堪入目,这些人习惯了说一套做一套。满口道义,心里全都是生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