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体,也是因为锦衣卫办点事其他人立刻知晓、弹劾,这些人的反应倒是快的惊人了!
他不喜欢这些言官们抱团的样子,更不喜欢的是有些官员已经将弹劾、监督之权变成了党争以及争权夺利的工具了。
如果不加以限制、打击,只怕是这类情况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就有可能形成那个畸形的言官团体,一个个的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一肚子的坏水。
需要对言官加以限制,风闻奏事之权依然要有,要不然失去了监督权,有些官员恐怕是要更加的放飞自我。
但是需要限定风闻言事时可弹劾官员的品级,避免言官为朝廷重臣所用,沦为斗争的武器。
更要对言事的范围做了限制,要求“官吏贤否,关系民生”,避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上奏。
不是朱允熥多心,而是此前就有言官拿着和政事无关的事情进行上奏。
言官们言者无罪,上疏仅凭一己之私。
到那时是否有实指需要调查以后才能得出结论,这就极大的消耗了朝廷的精力。一纸弹劾上来,不管有没有什么证据,那都是要去调查、落实的啊。
各种捕风捉影,给对手身上泼脏水,到时候就免不了。言官们很有可能就是党争的利器,成为一些有心人一门心思向上爬的道具了。
朱允熥不想学多尔衮,也不认为大明的灭亡就是言官们的责任。
但是这些人必须要限制,免得他们有恃无恐的一个个的不务正业,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允许。
还是需要好好的商议才行,必须要给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