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得这么周全,臣惭愧。”
“无妨,治理天下就是要接受人们的意见与批评,孤不是听不得批评的人,还请刘尚书得空之后,重新写一份规划的奏章,我们早朝时可以好好议一议。”
“臣……”刘德威深吸一口气,回道:“臣领旨。”
等太子殿下离开了刑部,刑部众人这才重新走回来,纷纷问询太子都说了什么。
刘德威摆手让他们各自去忙,闭着眼正在思索,一言不发。
从刑部离开之后,李承乾又来到了吏部,如今舅舅不在这里,吏部的事都是新任的吏部侍郎张玄素在安排。
这位太子平时在中书省走动,鲜有来吏部。
因休沐,如今在吏部的人并不多,众人见到太子亲自来一趟,还是呆愣当场,纷纷觉得好奇。
张玄素正在看着今年要调派的官员名册,忽见太子到来,匆忙起身行礼。
这人从洛阳回到长安之后就在吏部任职侍郎。
没想到他这一回来,就在东宫太子打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就来劝谏。
丝毫不念安排他去洛阳的栽培之恩。
“殿下,臣……”
李承乾扫视着吏部官邸内,道:“这吏部确实比别的官邸都要宽敞,嗯……人手也更多,都说朝中吏部最忙,来这一趟孤也不会久留的。”
张玄素年过四十,心力早已不是当年,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为这个帝国奋斗多少年,眼下太子来了,自然是要尽心对待。
李承乾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章,见不是吏部的那一份,便将一叠奏章都拿了出来。
从中翻找出了张玄素劝谏的那一份。
这一幕看得吏部众人沉默无言。
他们也听说了昨晚有不少人劝谏太子殿下不要冲动行事,没想到昨晚刚劝谏,太子就这么找上门了。
这个距离皇位已极其近的太子,是这般行事的吗?
张玄素看着自己的劝谏奏章道:“殿下,臣所言有何不妥吗?”
“有啊。”李承乾收好其他几份奏章道:“你说如果大规模地清查,恐怕往后会没有人想要当官,人们通过科举入仕就是想要摆脱现状,换一种新的生活状态。”
虽说奏章上说得更隐晦一些,只是提及了为官为臣之道,还有科举的兴办不易,列举了从汉以来一直到隋的种种不易。
不过太子的解释也在理,自己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如果做官了,反而过得更不好了,那还参加什么科举。
李承乾道:“孤大抵上可以理解为,在对官吏严苛对待下,会影响往后人们参加科举的积极性。”
张玄素作揖道:“正是。”
“很多时候,京兆府提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