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治理吐蕃时,有什么心得吗?”
松赞干布回道:“人与食很重要。”
李承乾颔首,道:“嗯,这的确很重要。”
“那天可汗以为呢?”
“朕觉得身份更重要,人们因有共同的身份而团结,而奋斗,或者并肩作战。”
松赞干布稍有思量又问道:“为何陛下将各县的规制几经改动,却无人反对与拒绝?”
见天可汗没有当即回答,松赞干布说起了他在治理吐蕃时遇到的问题,吐蕃的牧场主与闲散的牧民之间有很多矛盾,当政令下达之后,那些吐蕃的贵族往往最难安排,而牧民也会作乱。
但凡有利益涉及的政令,总是会有人反抗。
李承乾摇头道:“大唐也有这些问题呀,赞普……其实朕从未在乎过他们的内部斗争,朕对这些事没兴趣,也不在乎。”
“那天可汗一定拥有十分忠诚的臣子。”
李承乾道:“朕手中确实有能臣也有骁勇的将士,还不少。”
站在殿外的禄东赞听着天可汗与赞普的对话,一旁还有史官来济在记录,执笔将这场对话记录下来。
松赞干布道:“吐蕃缺少人才,缺少治世之才。”
李承乾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章递给他。
大唐的皇帝与吐蕃的赞普隔着桌子而坐,皇帝与赞普的对话很重要,甚至关于将来两国之间的关系。
大唐与吐蕃之间那数十年的恩怨,牵挂着多少人的心。
松赞干布接过奏章,将其打开入眼的是一张黄色的纸张,上面写着不少字,其中就有支教逻些的事宜,县制,吏治,司农寺,文学馆,崇文馆进入吐蕃地界。
看完这些,松赞干布放下了奏章,道:“唐人想要清理吐蕃的贵族?”
李承乾颔首。
松赞干布又道:“唐人想要将吐蕃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
李承乾还是点头。
“吐蕃做不到。”
“你不是在求助朕吗?”
松赞干布深吸一口气,又轻咳了两声。
李承乾道:“现在松州吸纳的吐蕃人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吐蕃女子嫁给了唐人将士,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赞普啊……大唐与吐蕃的战争还要持续多少年?十年?五十年?两百年吗?”
松赞干布沉默不言。
“想必你也累了吧,吐蕃与唐军对峙的局面还要持续多少年?若吐蕃还要与大唐开战,那些已与唐人相融的吐蕃人,他们该如何自处?吐蕃与大唐的战争真的是吐蕃子民愿意看到的吗?”
李承乾看着对方的神色,低声道:“你肯定也注意到了,已有不少唐军能够深入逻些腹地,将来高原不再是你们的屏障,朕不是一个将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