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吩咐道:“将这份捷报交给松赞干布。”
“喏。”内侍还是有些犹豫的,对松赞干布来说,这不能算是捷报吧。
可站在陛下的角度来看,大唐帮助吐蕃平乱,那对松赞干布来说也算是捷报吧。
翌日,正是长安的元宵佳节。
李世民没有去长安过节,正与几个老家伙田地里走着。
穿着一身圆领衣衫的李世民,他的须发多了几缕灰白,看着渭北的风光,走在龙首渠边。
柴绍坐在轮椅上,让儿子推着,他道:“陛下治理关中多年,如今关中不像当年这么萧条了。”
房玄龄也走在一侧,年迈到也看不清远处的风光了,眼神要停留片刻,才能让眼前模糊的景色,清晰许多。
尉迟恭道:“如今的长安一定很热闹,听辅机说今晚的长安灯火通明,人们在夜里也不睡的。”
房玄龄笑道:“朝臣还是要睡的,明日一早就是早朝。”
几人仔细闻了闻,就知道有人家在做菜,饭菜的香味也飘到了村外。
还有孩童在夜色里的笑声。
有个孩子道:“我娘给我制了新棉衣。”
另外几个孩子纷纷比较着自己的新衣服谁的更好看。
房玄龄上前问道:“你们现在一天吃几顿呀?”
孩子们对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家很好奇,便回道:“两顿。”
“我家三顿。”
“你家第三顿,就一张饼,这要也算的话……我家也三顿。”
一群孩子纷纷争执了起来。
房玄龄笑呵呵走入村子里,他拄着拐杖在一户人家的家门口坐下,打算休息会儿。
李世民带着尉迟恭走向了另一头。
柴绍坐在轮椅上,来到了房玄龄的身边,道:“你教出了一个好弟子。”
“陛下自小就是心性纯良的。”
柴绍叹道:“心性纯良的人,能杀这么多人吗?”
“杀人者不一定是恶人,纯良之人如何不能杀人了?”
柴绍笑呵呵道:“这也是你教给陛下的?”
“老朽哪里能教陛下这么多,只不过是陛下是一个善学的人,不论是政事还是为人世故,陛下自年少时就学得很快,陛下也始终很清醒,不会被外物所困扰。”
柴绍低声道:“这样的人,朋友太少了。”
房玄龄笑着点头。
这户人家的妇人见到了坐在门口的两人,一手擦着围裙走出家门,询问道:“两位老先生,这是在我家门口做什么?”
房玄龄道:“老朽走累了,过来歇歇脚。”
柴绍也是面带愧意笑了笑。
那妇人见一个白发又慈祥的老人家,还有一个酷酷的中年男子,那中年男子一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