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撑着伞。
长孙无忌听着雨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走在陛下的身侧,道:“陛下,长大了。”
李承乾道:“舅爷他老人家说过,杀人要杀干净,至少让对方不敢再有反抗之心,其实舅舅的话给了朕启发,往后朕处事会更完整些。”
走到承天门前,长孙无忌行礼道:“陛下,不用再送了。”
李承乾执意撑着伞,道:“朕在陪舅舅走一段路,很久没有这么与舅舅谈心了。”
长孙无忌再次行礼道:“臣领命。”
君臣两人走入了皇城中,当即陛下亲自为赵国公撑伞的场面,被朝中的官吏看在眼中。
陛下一直送着赵国公到了中书省门前,这才停下脚步。
众人再看着陛下离开,纷纷又收回了目光。
乾庆一朝,足可见皇帝对赵国公的倚重,亲自撑伞,亲自相送,至今没有人能够得到皇帝的这般礼遇。
许敬宗下了值,便和郭正一坐在一起,商量着吐蕃与天竺的事。
“陛下与赵国公的事,又成了朝臣的谈资。”
许敬宗没有否认,也是笑着。
事关皇帝的事,肯定会在朝野传播,而且陛下这等贤明又有孝道的行为,肯定会被人们称颂。
皇帝对待舅舅是这般,群臣势必以此事,来教导自家的孩子。
郭正一道:“尤其是长安的儒生,他们都要疯了,甚至要将当今陛下尊为圣贤。”
许敬宗冷哼道:“那群儒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遵循父子纲常,要当个好孩子,父亲要是个好父亲,要成为一个好儿子,首先要有一个好爹,这种言论实在是……”
郭正一看着外面的雨景道:“听闻陛下现在很喜墨家之道。”
许敬宗道:“墨家之言,先要自爱,再去爱别人,爱天下人,这才是陛下所喜的观点。”
“听闻李义府在扬州收了一个弟子?”
许敬宗道:“是一个叫骆宾王的孩子,送来的文书有记录,这孩子的父亲以前是青州的县令,听说那是一个七岁便能作诗的孩子,先前还有一个卢照邻。”
思量着,许敬宗语气多了几分抱怨,道:“现在的少年才子怎么越来越多了?”
郭正一道:“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一个在雨中奔跑的人打断了两人的谈话,来人喊道:“旨意下来了!”
门下省的屋檐下,站着不少躲雨的官吏,他们纷纷问道:“陛下的旨意如何?”
那冒雨跑来的文官,浑身湿漉漉的,可能还因秋雨太冷,来到屋檐下,身上还冒着热气,他道:“陛下有旨,主簿及以上的官吏皆斩,其余人等流放西域种树。”
闻言,许敬宗板着脸道:“可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