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中原的民谣曲调文绉绉, 灵越从未听到过这般歌谣,驻足街中抬眼观赏。
\n
尝闻渤海国人不光在重要的年岁时节欢庆, 平常的时候也总会载歌载舞,寒凉的夜风吹不散似火热情,语笑嫣然的人们兴致不减丝毫, 大有游逛一夜的打算。
\n
一路上,灵越走走停停, 发觉了不少趣事。
\n
明明是走在路上互不相识,却因为偶遇随口搭了几句话便成为勾肩搭背的朋友,分享吃食,甚至会邀请对方到家小坐。
\n
总之, 给人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n
譬如, 适才她站在街上多瞧了几眼一位小娘子手中提挈的花灯, 那位小娘子察觉之后,立刻凑过来与她自来熟的侃侃而谈道。
\n
“娘子是不是觉得我的花灯很漂亮?”
\n
她顿了下,在小娘子目不转睛地盯视里颔首。
\n
“那说明你很有眼光的!这可是城北俞家灯坊的花灯,他家的制灯技艺传承了七十来个年头,每一盏灯笼又漂亮又耐用,而且还可以和老板讲价!”
\n
小娘子笑眯眯分享着,眼神猛然一亮,犹如见到珍宝。
\n
“哇,娘子的裘衣真好看,不知是郢州城内谁家的手艺,光看针黹、面料便知轻软而不厚重,御寒的效果肯定是极好,比兽皮做的衣不知强上多少倍,绛色还衬肤白,当真是美艳不可方物。”
\n
耳畔传来叽叽喳喳的夸赞,灵越低首望着闷头打量自己裘衣的小娘子,心内有些好笑。
\n
看来渤海百姓生性豪爽豁达,不拘小节的这一项传闻,她今儿倒是亲自验证了。
\n
三言两语打发走了那位求知欲极强的小娘子,灵越漫不经心地侧目瞥视自己身后的那个不远不近缀着的‘尾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