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结果。
学术研讨之后确立的五经圣人法,自此就是大汉帝国的官方正统学术以及指导思想。
夫子云,有教无类。
属于帝国的学说,不是一家一姓的学说,人人可学,人人可成为圣人门徒。
凡是愿意转投圣人学问的,都可以被视作圣人门徒。
不会被排斥,没有学历歧视,且朝廷不会追究他们原本所学的是否为正统学术。
这道圣旨,是皇帝的让步,也是皇帝的承诺。
朝堂上的有识之士瞬间就明白了,陛下这一招以退为进将成为对士人集团的绝杀。
因为这道圣旨,瞬间击中了相当一部分不敢反抗皇帝,但是对于即将失去政治权利,又感到非常不安,担心自己不能被新秩序所接纳的士人的内心。
作为非一流士人的体量更大一些的二三流士人,他们对于自己所学的学术并没有太大的忠诚。
毕竟那不是他们的家传经典,他们离家千百里去游学,学习那些家法,只是为了获得一个上升渠道。
至于具体学哪个家法,并不重要,哪家要他们他们就去学哪家,他们所在意的是做官的资格。
而刘禅现在明确告诉他们,不管你先前学啥,只要你来,只要你愿意学官方正统学说,出仕为官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
皇帝张开双臂,那么你们选择的时候到了,来吧站队吧,是生存还是离开?
大朝会后,杨亮,伊籍、诸葛亮等人的府邸的访客越来越多。
陆续有朝廷官员上奏强烈支持皇帝废除伪学,我们走过的弯路不能再让后人走了,否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丝毫不羞愧自己先前的表现,君子谈义、小人说利。
他们说着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掩盖自己因为得到承诺能成为新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而心里狂喜。
随后刘禅下诏,谦虚的表示,此次去伪存真确立五经正统的临华殿会议事关人心所向,干系重大,十分重要。
需要足够威望的经学大家来主持,于是刘禅诏命侍中、谏议大夫杜微为治书侍御史。
并任命书法大家,京兆韦氏出身的韦诞为侍中,让他和汝南太守胡昭分别为左、右治书御史,担任杜微的副手。
让三个名声显赫的人物来领衔队伍,一起主持此次会议。
相信他们定能认真严肃的考证真伪,得出详实可靠的结果。
当然了,刘禅素来重视民主,所以不会让少数人专断。
于是钦点了好多自己看好的五家学说的官僚士大夫进入三人所领衔的治书团队。
而没被选中的九家家法的切身利益者慌了,如坠冰窟的慌乱。
因为科举举办在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