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岛,在渔民的帮助下获得了两只大洲岛金丝燕标本,现存于中科院动物所鸟类标本馆。从学术上正式报道了大洲岛金丝燕,并从形态上和地理区位鉴定其分类为爪哇金丝燕戈氏亚种。但此后有关大洲岛金丝燕的研究一直极为欠缺。
刘博士担纲实施“大洲岛金丝燕种群生态环境调查评估项目”,结果显示,大洲岛现有金丝燕种群数量仅约30余只,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刘博士心急如焚,他想方设法拯救大洲岛金丝燕。自2015年起,刘博士先后40多次往返大洲岛,历经千辛万苦在悬崖峭壁和岩洞边安置自动拍摄设备,拍摄到大洲岛金丝燕的筑巢繁殖过程和生存状态,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影像资料。
谈到金丝燕研究、保护和种群恢复的重大意义时,刘博士表示:“大洲岛金丝燕与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等珍稀动物同属海南的特有珍稀物种。大洲岛金丝燕种群的生存状况与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整体成绩息息相关,有效地保护和显著地恢复海南金丝燕种群,能突出彰显海南在该领域的工作成效。”
特警沈琳、警察齐红霞说,近年来,海南越来越注重保护珍稀鸟类,多次发布禁令,数年内禁止采摘燕窝。同时禁止渔民与游客登岛,科考单位登岛也要提前申报。
科普编辑程萍说,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它.“年年此时燕归来”。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相传春秋时代,吴王宫中的宫女为了探求燕子迁徙的规律,曾将一只燕子的脚爪剪去,看它是否在第二年仍旧飞回原地。
资深编辑刘媛媛说,无独有偶,晋代有个叫傅咸的,亦用此法观测,结果这只缺爪的燕子在次年春天又飞回来。燕子一般在夜里飞迁,尤其是在风清月朗时飞得很快很高,白天则在地面休息觅食。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科普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