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素听到卫士的禀报,立刻起身,卫士非常自觉地接过了陈永素手中的船桨,然后擦了擦手,走上了甲板。虽然是夏季,但是浑身出汗,江风一吹,很有可能会感染风寒,所以陈永素到达甲板之后,立刻披上了衣服,做好保暖措施。不仅仅是他自己,他也提醒所有的水师官兵不要贪凉,一体照办。
这是他祖上陈璘总结出的经验,陈璘可是万历年间最著名的水师将领,不仅仅在水战战法上有独到的见解,哪怕是小到士兵保暖这种小事情,他也要一一过问。毕竟,古代行军打仗,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很多军队从出发地行动的时候有十万人,可能到了目的地就剩下一半了,其他一半在路上跑的跑病的病。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主将,如果能把军队一个不少的带去目的地,就已经能称得上是名将了。
陈永素来到船头,眺望着前方的水面,若是放在以前,淮河可是大明朝重要的航道之一,虽然比不上京杭大运河还有长江,但不管怎么说,在经济发达的南直隶,淮河属于是南直隶北部最大的航道了。按理说,应该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但是现在,淮河除了凋敝就是凋敝,这也能理解,北方战乱不断,很多民众都活不下去了,哪还有空搞什么船运。
不仅如此,因为打仗的缘故,一会是明军前来,一会是农民军前来,一会又是清兵,一会又是不知道什么军阀。这么多势力走马灯似的过来,但凡要渡河,要不就是架设浮桥,要不就是征集船只,所谓征集船只,根本就不是跟后世我军一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便是将船只征用,也会留下银圆进行补偿,最差也是写借条,等战争结束后补偿。
这时候的征用,那就是抢劫,各方势力将民众的民船全部抢走当作渡船,你不给可以,那就直接一刀砍翻,然后将船只给抢走。所以才有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既然如此,淮河上没有船只也就很正常了。映入陈永素眼帘的,只有寥寥几艘渔船。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