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年的录像资料,被存储在监控室总控台后方,那些泡在水里的区域私网NAS服务器中;而最后一份的资料,则被存在云端服务器里,点开云端服务器图标,居然要输入三行密码,其中一行还是动态密码。
浅间顿时打消了将所有资料全部拷走的打算。
他先将u盘里的解决传输授权的应用程序点开,花了5分钟,绕开防护软件,移植到了总控台电脑上。
确认u盘进入拷贝设备白名单后,浅间又将第一份监控录像文件夹拖进驹场的u盘里。
58TB。
文件比想象中要小,但驹场号称传输速度2800MB/s的超级u盘,在这总控台被限速到了500-600MB/s,拷贝的剩余所需时间显示为22小时。
在这里守20多个小时,可不是浅间的计划。
击晕监控人员、撬开保险柜的事情,估计要不了几个小时就被KKIS的安保人员发现了。
还好,浅间还有第三手准备。
他点开驹场u盘里的部署网络通信后门的应用程序,等进度条走完后,再选定所有可框选的文件,挪进上传云端的任务中。
传输速度依旧不快,但好在它是自动静默上传,不用人看着。哪怕中途断电关机,这个程序也能重新自启,保证在两周内,将监控室的硬盘和NAS服务器的资料全须全尾地上传到驹场那里。
前提是,这个过程没有被那个和驹场旗鼓相当的技术人员发现。
正当他抽出u盘准备走人时,刚刚那个输入密码的小窗口再次出现在电脑屏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