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
片刻后,一位老臣出列,双手抱拳,说道:“陛下,冀州士族虽经打击,但根基仍在。度田之事,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恐会遭到强烈抵制。还望陛下三思啊!”
老臣的声音略显苍老,但充满了忧虑。
刘禅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朕亦知晓。但度田乃我大汉振兴之关键,若不推行,国家财政难以充实,百姓负担难以减轻。冀州虽有阻力,但相较其他州,情况或许会好一些。朕意已决,此事不容更改。”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不容置疑。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正是云路,他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选派得力官员前往冀州,摸清当地情况,制定详细的度田策略。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明白度田的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如此,或许能减少阻力。”
云路目光炯炯,言辞恳切。
刘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此计可行。还有其他建议吗?”
又一位大臣出列,说道:“陛下,度田需大量人手,臣建议从各郡县抽调有经验的官员,组成度田队伍。同时,加强对度田官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公正执法,不徇私情。”
刘禅认真倾听着大臣们的建议,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他深知,度田之路充满艰辛,但为了大汉的未来,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最终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度田计划。
数日后,一支由朝廷选派的度田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冀州。
队伍的首领是一位经验丰富、刚正不阿的官员,他肩负着皇帝的重托,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