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扔到菜园外面去。”
现在垃圾扔在哪都不会有人管了。
刘子涵也和她一起,姐弟俩跑了一趟就将积攒的垃圾清空。
古代位面。
向建国也起床了。
他觉得自己起床挺早的,谁知道刘家人起床更早。
天还未亮,刘村长的两个儿子就去下地干活了。
剩下那个儿子则是套上骡车,准备送向建国去县城。
这骡子平日里都是要帮着下地的。
今天为了向建国,专门将它留在家里拉车。
对农民来讲,这算是老大的人情了。
向建国来到院子里的时候,骡车上都已经码放了两大捆木柴,和一筐山货。
山货就是一些晒干的蘑菇和木耳。
听刘村长在旁边解说,村里的山货都是从附近山里采摘的。
城里人喜欢这一口,他们攒上一些就会卖到城里换点银钱。
别小看这一筐山货,可是废了老功夫才积攒的。能卖个二两多的银子呢。
那两捆卖相不错的木柴也能卖个二十文钱。
他家在县城里有相熟的店铺,去了直接送货就成。
刘村长的大儿子刘大福给向建国端来一个木盆。
里面是洗漱用的清水。
向建国点了点头道了谢,简单洗了一把脸。
刘村长的婆娘烀了几个菜饼子,熬了一碗稀粥。又热了昨天的剩菜。
简单的吃了早饭。
向建国便坐上了骡车。
由刘大福驾驶着骡车,挥舞着小鞭子出发了。
刘村长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做刘大福,刘二贵,刘三才。
和刘村长这个老狐狸不一样,刘大福是个憨厚腼腆的,问一句答上一句。
有时答不上来还会脸红的笑笑。
向建国坐在骡车上变着花样的套话。
原来这里叫做清河县。
县城离着流溪村不算近,就算坐着骡车,也需要赶上两个多时辰的路。
早上出发,到了县城刚好可以吃午饭了。
县城没有守城官兵,也不用交入城费。更加没有人盘查身份。
向建国知道这些后就放了心。
骡车一路颠簸,终于看到了有些矮小的城门楼。
这时候向建国实在是受不了了,得亏他体格好,到现在还没吐。
但是屁股也早颠麻了。
他叫住了刘大福,然后下了骡车。
“我走一会儿。”向建国对刘大福说道。
“叔,是不是我赶车赶的太快了?”刘大福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向建国摆摆手,说道:“不是你的事儿。是我没坐惯这种车,屁股有点麻。我活动活动。”
刘大福咋舌。
他叔可真是个金贵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