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江南,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了!”玉菡不再多说什么,头一低,噙着眼泪,转身上车离去了。
\n
望着两辆远去的车子,致庸有些惆怅起来。李德龄上前劝道:“东家,回去吧,太太已经走远了。”致庸仍旧望着远方沉声道:“我不单是在望太太,我也在望我岳父陆老先生,人人都说我岳父为人很硌,一句话打发一个主顾,可今天我觉得,他这次给我的教训,抵得上我经商以来所有的收获!”李德龄沉思着点点头,致庸继续道:“汇通天下是件大事,虽没有孙先生讲的那么艰难,可也不会像我原先想的那样容易。我们要做成这样一件大事,要有坚强的心力,准备应付更多的艰难”
\n
回去的路上,致庸和李德龄并排坐着,说些生意上的闲话。致庸突然手一指问道:“哎,李爷,这些人干吗的?”李德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座气派的官邸外,萎萎缩缩站着几个身穿旧官服的男人。李德龄回答道:“他们呀,都是些在京候补的官儿。这里是吏部堂官乌鲁的府邸,他们只怕都是来给乌鲁送银子的,想托乌鲁捐个快班,早点补个实缺。”致庸大为惊奇:“一个小小的吏部堂官,竟有那么多人巴结?”李德龄闻言笑了:“东家,您可别小看一个吏部堂官。您看这些来补缺的人,其中不乏二品顶戴、三品顶戴呢。吏部堂官虽小,却掌管着这些朝廷大员的升迁,过不了他这一关,凭你官再大,就是有银子也递不上去。就这他们敢不来巴结?”
\n
致庸忍不住生气道:“什么叫做贿赂公行,这就是贿赂公行!在天子脚下,这些肮脏的事也敢公开地干?”李德龄见他这般生气,倒有点惊讶,当下点点头,不再多说。没料到致庸越琢磨越生气:“吏部堂官这么干,吏部尚书之类其他官员就不知道?朝廷里的台谏干什么去了?还有皇帝身边的大臣,难道什么也不管?”
\n
李德龄压低嗓子道:“二爷,您可真是读书人的脾气,大清国一直都是这样啊。要说这些人也是被逼的,他们有的原来就是官,不过是家中父母过世,暂时丁忧,离开了朝廷,再回来就不容易捞上实缺了,花点银子不过是想尽快回去当官。要说呢,其中也有正人君子,可就是他们,也得走这一条道!”
\n
致庸一愣:“怎么,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