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待他将邸司奏表打开后,便不紧不慢看向刘继隆:“长江以北都已经铺设好了,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的浙东等处也正在筹划,最迟冬月初就能开始刊发。”
“不过殿下,虽说报纸是为了面向百姓,但也需要百姓能够懂文识字才行。”
“报纸上的符号虽然有助于断句,但还是需要百姓自行了解,才能如殿下您所说的掌控舆论。”
报纸的用处,敬翔已经从刘继隆口中了解到了,无非就是将舆论从世家豪强手中抢过来,让百姓能直观了解朝廷的政令,不受地方世家豪强蒙骗。
可报纸的问题也很大,那就是作为平民读物,它需要民间有一定识字率才能流通。
这点刘继隆也十分清楚,毕竟不管是东方的邸报,还是欧洲的报纸,都是在识字率上升后才形成的定期刊报。
这个时间节点是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也就是万历末年。
在此之前,报纸和邸报基本都是贵族、士大夫的读物,属于临时刊印的产物。
不过随着识字率上升,邸报和报纸在民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这两项都先后成为了定期读物。
邸报从万历末期开始从手抄或木刻印刷改为活字印刷,规模日渐增大,逐渐面向平民中的富户,并向市民传播。
明清战争后,虽说清朝也延续了明朝的邸报、京报等制度,但只许照章抄录宫门钞、谕旨和奏章,并禁止民间杂报私自发行。
这种做法,无疑打断了邸报面向大众的进程,故此不能算作近代报纸中。
刘继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