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既以苍生为念,强孤承此大统,事出无奈,不得不受;然当告于天地二事。”
“其一,唐室宗庙,永享烝尝;其二奉陛下为唐王,子孙皆封郡王,世袭罔替。”
眼见刘继隆竟然说出要封李佾为唐王,且将其子嗣尽数封为郡王,世袭罔替时,李商隐等人不等豆卢瑑等人发作,率先躬身行礼。
李商隐更是走出,朝着刘继隆谏言道:
“圣人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今上为苍生故,禅大位于殿下,殿下虽欲报德,然不可隳坏祖制;且册封唐王,恐启奸佞非分之念。”
“臣谨奏:宜封今上为陇西郡王,许用天子卤簿,食实封万户,世袭八世而降等。”
“诸皇子授县侯,世袭四世而降等;宣庙诸子封县伯,世袭三世而降等;余宗室与陛下近五服者,以县男、乡君授之。”
“如是则恩礼兼隆,典章不紊。”
经过两个多月的考虑,李商隐等人最终在刘继隆制定的基础上,敲定了对李佾本人及李唐宗室的待遇。
这待遇比刘继隆此前承诺李佾的还要好,尤其是那些与李佾近五服的宗室们,基本都捞得了个从五品的爵位。
尽管不能世袭罔替,可俸禄却是实打实的。
刘继隆这么做,不仅是李唐宗室不会怨恨他,便是朝中许多旧臣都会为他说话。
不过在豆卢瑑等人看来,刘继隆此举只是假仁假义,他就应该继续维持唐统,才能回报朝廷对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