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重了百姓负担,可由于官吏相较来说廉洁,故此百姓负担并未增加,反而大大降低。
这还是刘继隆免除了北方受灾州县和岭南道赋税的结果,如果没有免除的话,这赋税还能多添一两成。
只是相比较赋税,刘继隆更在意天下田亩数量。
唐代一顷为百亩,而二百七十七万顷及二亿七千七百余万亩。
这些土地,每年能产出的粮食在七斗到两石不等,如果都按照十税二来收取,倒是对贫苦之地的百姓十分苛刻。
人力再强,一人也不过粗耕二十余,精耕七八亩罢了。
地方情况不一样,赋税也应该由此调整,不然很容易步明代的后尘。
想到这里,刘继隆主动开口说道:“吾自出兵征战天下开始,便知晓各地情况不一,产出不同,故而耕农之间出力相同,产出亦有差距。”
“此前天下动荡,想要精细收取赋税,显然不太可能,故此才定下十税二的税率。”
“如今天下稍安,吾准备将各道赋税做出调整。”
“如关内、陇右、黔中、岭西、西川西北及南部等处多山少地,可将田税降至十税一。”
“其余诸道,暂不变动,依旧以十税二缴纳田赋。”
在他示意下,朝廷便减少了近二百万石的田赋,而这些地方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三百万,可以说每个人都减少了近七斗粮的负担。
刘继隆的规划并没错,但实际上如陇西、河西走廊等地并不算疾苦,不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