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隆吸取了明代卫所的教训,所弄成的新制度。
明代卫所对于开拓西南确实有很大的功劳,但朱元璋制定的八战二屯和屯田产出尽数上交,每年发军饷十二石和布匹食盐的手段着实有些太过苛刻。
刘继隆干脆把战兵和屯兵划分开来,征战和围剿蛮寇的事情交给战兵去做,因为任务危险,所以军饷根据其兵种制定为十五到二十贯不等。
屯兵只需要在战兵讨平蛮寇后,将那些蛮荒之地开垦为耕地,便每年能领取八贯。
以如今各地的粮价,八贯钱能买到十二到十五石粮食,而油盐酱醋茶及布匹等物则是朝廷每年发给兵卒的待遇。
正因如此,屯兵的待遇并不差,至少屯兵每年的军饷等于外界十几亩地的产出,且军队包吃包喝,产出即便上交,也会留给他们相应的口粮。
不过当一地开垦差不多后,屯兵就掉调离他处,这也是许多屯兵接受不了的主要问题。
虽说屯兵的日子,过得不比那些有二十多亩土地的富农差,但却如浮萍,不断被调往他处,自然会有出逃的事情发生。
只是他们即便出逃,朝廷却也有手段去招募那些人口稠密之地的百姓前去担任屯兵。
只要人能节省些,去当三年屯兵带着二十几贯钱回乡,便能置办几亩良田,好好娶妻生子了。
这天下最不缺的,便是敢打敢拼的人。
想到此处,刘继隆拿起了五军都督府的奏表,找到了关于逃兵的内容。
果不其然,随着战事逐渐结束,加上军中裁汰了许多不想在他乡驻扎的兵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