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情况,虽不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光天化日下,就入室抢劫、掳人的恶性案件的案发率,一直在下降。
最重要的是——赵煦解决了汴京城的两个大问题。
孤儿和没有子女依靠的老弱残疾人口的生活问题。
孤儿们,都变成了报童,成了赵官家的孤儿。
那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残疾人、一个人养家的妇孺,只要有一定劳动能力,都能在街道司,找到一份打扫街道,运送垃圾、粪便的工作。
虽然收入非常微薄——平均一个月一贯的薪水,在汴京城,只能买五斗米(汴京米价斗米一百二十钱)。
勉强只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做到饿不死。
此外,按照制度,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死后,街道司是要收埋的。
正好,赵官家们,在汴京城及其周围建有大量寺庙道观。
这些寺庙道观一直都是赵官家们,安葬禁军中的剩军们以及在宫中终老的内臣、宫女的地方。
如今让他们额外再承担些,安葬孤寡老人的任务,自然不是问题。
于是,儒生们赫然发现,理想已照进现实!
圣人们曾经所追寻的理想,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壮有所用,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