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圣旨,准牒敕:今年科举第一场,乃试之以本经!”
“本经者,《易》、《书》、《诗》、《春秋》、《礼记》也!”
“礼部用元祐三年二月乙酉诏:祖宗之制,详略皆得,先帝之法,善之又善,朕当从之!”
“乃依熙宁二年诏书,制五经题各二!”
“诸生可自选所治本经,答其出题!”
“所答题目,可参用《字说》、《三经新义》、古今典故、注疏或己之所见、所闻、所感,文字当以馆阁楷书!”
这是都堂宰执们,最后互相妥协出来的方案。
新党继续保留了《字说》、《三经新义》的官方指定科举参考书目的地位。
而旧党则将自家的学派思想经典,也塞了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代表赵煦发声的苏颂,忽然横插一脚,举了嘉佑二年科举,苏轼以《论刑赏之忠厚》为答,欧阳文忠公以为善,仁庙不以为意,反推为佳话的故事。
加入了本年科举,允许士人将自己对圣人经义的解读、感悟、感触,来回答问题。
只要其能自圆其说,且不脱圣人仁义之教的樊篱。
为此,苏颂提出了‘六经注我’的最新口号。
并赢得了都堂上下的一致认可——大宋士人,当如是哉!
基本没有人有异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