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又接到了县人大批转过来的上访材料,当时,我一看,还是那个村的,署名与那十几个村民完全一样,这时,我才知道,上访者已去过好几个单位了,包括省上、市上、县信访办。
针对这个事情,我们召开了会议,但意见有分歧。一个同志说:“经济上的事,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范畴,我们还是不管为好。”另一个同志说:“我们只抓村务公开,财务清查的事让他们找别的部门去吧!”还有一个同志说:“我们是抓村务公开,但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财务公开嘛!财务支出不清楚,谈公开有什么意义,又怎么能说服得了村民呢!我认为,我们应该管,应该抓,要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要给上访者一个说法。”
后来,经过县领导小组的同意,办公室的多方协调,才使这个村的上访问题得到了解决。当然,县纪检、检察部门是下派了工作组的,他们是深入村民做了调查了解的,并且理清了财务,分清了是非,弄清了情况,给群众了一个明白,还干部了一个清白的。因为,事情并非是上访者所完全说的那样,这个村卖地款近百万元属实,但这个村历史上遗留下的0万元贷款也是属实,还有建校、修路拖欠款,这样,三打五除二,所剩资金是不多了,所以,出现上访的事件是正常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更多地接触到了这个村的村主任,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了解到了他的为人、工作状况以及他极端负责任的工作作风。因为,从前的这个村是一个老大难村,除了经济底子薄弱,外欠一大堆债务外,每次换届选举都会闹得沸沸扬扬,不得安宁。具体表现在想进班子的人,群众选不上,有威信的人,顾虑重重不愿意干。就说这个村主任吧!还是大家硬推上去的,当然,他是有优势的,除了年轻、有文化、人缘好外,还是村上的暴发户,他经过商,搞过企业,有一套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办厂的经验,他因了个别人的顶撞和一些棘手的事,曾打过退堂鼓,但在乡领导和村支书的帮扶下,硬是挺了过来,而且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办了几件大事,如建校、修路、扩街、打水泥街道、盖村部,还建了一个猕猴桃干片生产线,让剩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群众的果子不再发愁卖不出去,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