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玉也等不得了,命令李佳昌亲自督战,挥军北上。除去南面提防南蛮的必要的军队外,大楚几乎所有的军力都集中在北大营和西大营,而上官剑的为首绿林之士则是守在南面,倒是减轻了一些朝廷的负担。
辽国虽是疲军之势,但是占据地利之便,先锋军刚一接触,楚国的三千精锐就被辽人全部吃掉。
倒是这一场仗让李佳昌等人意识到辽人虽是疲态,但是依然战力强于楚国,好在楚国用粮食从辽人那换取了不少马匹,并从辽国请来了几个教头,组建了一支数量不少的骑兵。
大楚为这一战积蓄良多,虽然初战失利,但是很快调整策略,和辽国打起了消耗战。
辽楚一战持续了一年,最后大楚的军队终于占领了辽国的都城,辽国大王萧峰维率领残部逃脱,继续在北面草原打游记战。
李佳玉采纳了秦宇的意见,对辽国的辽人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对一部分人严惩不贷,枭首示众,特别是以前辽人中的官员,而对一般辽人则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当地的官员采用了辽人,而不是汉人,这点朝堂中虽大有争议,但是秦宇毫不退让,正是秦宇这一举动,暂时保证了占领区的辽人的安定,以辽治辽这一策略初步取得成功。
在辽楚争锋的时候,南蛮瞧准机会意图北上获取更大利益,但是此举早在秦宇的预料之中,因李佳昌在北面灭辽,李佳玉对南面颇为担心,但是朝中可以值得信赖的人却是太少,秦宇被派去南面督战。
南蛮虽然人数多过南大营的守军,但是上官剑等人骁勇善战,在秦宇的指挥下,抵挡住了南蛮的进攻,北面战事一了,李佳昌知道南面战事吃紧,挥师南下,和秦宇会合,终于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将南蛮诸部击溃,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南蛮诸部败落后,并没有和往常一样称臣即刻,秦宇要求南蛮各部族长必须将子女放在京都做人质,并且要将蛮族部落逐步从西南南迁移,虽然遭到了几个部落的反对,但是这些部落很快被铲平,最后剩余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