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话落,殿内气氛骤然微妙起来。
那茹太素本欲启口询问,朱棡秋审与朝审之详情。
岂料朱元璋一番言语,如疾风骤雨般将其怼了回去。
“茹太素啊茹太素,咱可记得真真儿的。
你每次上奏章,那都是动则七八千字,语意艰涩无比。
洪武八年,你那万言疏陈说时务弊病。
咱命中书郎王敏念与咱听,这都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了。
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真真儿是气得咱打了你板子。
如今,你莫不是又要呈上,那又臭又长的奏章?”
茹太素赶忙摇头,急切言道:“陛下,臣对晋王殿下的斩监候政策,绝无半点异议。
只是臣念及双亲年迈,欲请假回乡侍奉。
可又深知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心中纠结万分,实不知该如何开口啊。
臣现为刑部主事,此前曾为监察御史、四川按察使、刑部侍郎,臣深知每一个职位皆肩负重任。
臣乃山西晋城泽州人氏,承蒙陛下厚爱。
得以在朝中为官,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眉头紧锁,目光如炬,缓缓说道:“你洪武三年乡试中举,被委以监察御史之职。
洪武六年,咱擢升你为四川按察使,那时你以处事公允而著称。
洪武七年五月,你成为刑部侍郎,所提诸多建议朕亦准奏施行。
那时咱看你,确为能臣干吏。
可自洪武八年起,你便似换了个人般,竟有些尸位素餐起来。
如今科举在即,你却要请假回乡,莫不是心中还在怨恨咱吧?”
未等茹太素搭话,朱棡抢先一步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茹太素实乃富有责任心、原则性强且正直之忠臣,只是因性格与行事方式致仕途坎坷。
如今朝廷用人之际,以茹太素之才,完全可担任浙江参政一职。”
就在此时,吏部左侍郎陈铭悄然问身旁同僚:“常听闻咱们大明的浙江参政颇为重要,到底重要在何处呢?”
在他身边的吏部官员林弼,在明初曾以儒士身份修礼乐书,不久前刚被授予吏部主事一职。
林弼虽不知陈铭深意,但上官垂询,岂敢不答。
“大人,这浙江参政在行政层级上实乃至关重要,乃是省级行政机构之关键人物,起着承上启下之关键作用。”
陈铭微微扬起眉毛,追问道:“这承上启下,详细说来听听。”
林弼谨慎地斟酌言辞,说道:“向上,浙江参政对接省级高层。
接受领导指示,全力处理全省政务。
向下,管理监督基层单位,务必确保朝廷政策法令,如春风般顺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