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建康,估计此刻已到采石。”
杨广脸上笑容荡然无存,挥手令客商退下,默默无言,苦苦思索对策。
宇文述试探着建议:“千岁,是否趁逆陈尚未全力布防,立即渡江,打它个措手不及?”
杨广摇了摇头:“不妥,徐子建并非无备,而是严阵以待。采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有长江天堑。一旦受挫,于我军不利。”
“倘若袁宪返回建康,说服了陈主,再增重兵,岂不更难渡江?”宇文述坚持己见,“还是抓紧进兵为宜。”
“不!”杨广已有主张,“我要在陈国君臣明白之前,调动他们的兵马,制造假象,再图进取。”
王义传令,大元帅杨广升帐。杨素、高俊、李渊、韩擒虎、贺若弼等齐集听令。杨广命杨素领兵十万,号称三十万,沿江东下,自海口一线作战。命李渊领兵十万,也号称三十万,沿江西上,自巴蜀一线推进。
杨素、李渊齐答:“臣等一定克日获胜,摧枯拉朽,横扫江南。”
“不然。”杨广又下军令,“我要你们只败不胜。”
杨素不解:“元帅,这却为何?”
“我要你们两军适时败退,又要对陈国守敌形成强大压力。”杨广纵论军机,“这样……”
李渊已明了杨广意图:“元帅之意是使陈国君臣感到长江天险固若金汤,而放松警惕。”
“你说对了一半。”杨广解释道,“你们走后,我自领这三十万大军,从扬州至采石全线后撤二十里,使敌军以为我军都已东下西上,正面无虞。”
杨素也明白过来:“这样我们攻势一紧,陈主必定调兵东西增援,中线便会空虚,千岁便可挥军渡江直捣建康。”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