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港元。
随后陈泽又通过中介购买了一条磁带生产线。
从生产线核心的磁带制造机?,影响磁带的磁性层质量、录音效果的涂布机,负责干燥效果的磁带干燥设备?,切割磁带的切割机?,以及包装机?,检测设备?......
整条生产线的所有设备,统一从本子进口,用货船装了两集装箱,直接拉到香江码头。
全新的设备,每天能产3000-5000盒光盘,满负荷情况下能达到7000盒。
整条设备生产线虽说不是本子最先进的,但也是市场中的优等生,产量,效率,良品率等都远超山寨小作坊。
为此,陈泽支付了350万港元给中介。
三条电视生产线,一条磁带生产线,一条二手的录音机生产线,总计花了约2300万港元。
有了这三样东西,以后再也每月花两三百万人民币从陈威那里进货了,而且也不需要再担心货源不充足,自家工厂肯定要紧着自家供货。
陈泽原本还想要买一条彩电生产线回去。
这玩意儿在大陆可是妥妥的奢侈品,两千人民币起步,够在京城购置一套小四合院儿了。
不少公派出国的公职人员及家属,出国代购必不可少的便是一台日立的18英寸小彩电。
大陆虽然1970年便试播彩电,但技术落后,无法自己生产。
在他看来,如果能弄一条彩电生产线回去,自己生产出来,再贴上本子的牌子,绝对是独门生意,数钱数到手抽筋,成为倒爷之最。
或者搞中外合资,大大方方,过些年政策放宽后再私有化,凭借大陆第一条彩电生产线,未来未必不能造就另一个长虹。
可惜,想象很丰满!
一打听,才知道,第一的名头已经被天京无线电厂夺了,人家十月份刚从本子那里引进了一条彩电产线。
不是第一,第二也好啊!
陈泽确实是这么想的,毕竟他现在有亿点点臭钱!
结果又一打听,一条产线1.6亿美金,不死心掐着指头算了一下,10.96亿港元!
......
陈泽想了想,觉得还是要站在工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彩电什么的,是资本主义的余毒,咱社会主义大众用便宜点的黑白电视也挺好的。
一样能看!一样有声音!
前前后后花了2300万港币,账户里的钱却一分没少,投入股市的钱暂时不能动,只能靠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支付,好在如今不少银行愿意给他提供贷款。
牛杂店,
陈泽照常吃着牛杂,听摊主老顾客们聊着有趣的八卦。
突然,一个一袭黑色制服的黑丝大波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