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所以我们乐于看见你对于修德进业的兴趣,即寄给你说明书并灵敏的许你享受我们顾问的服务。
\n
我们没有收到你的回信,觉得莫知所以。你岂不对你自身,及时我们负点义务吗?到底有何事使你错过这种优待?
\n
我们早一点约会吧!至少也写几行说你对于这样重事,何以失了兴味。
\n
仍旧无情,于是教授打电话来。“溜学者”仍旧倔强,该教授乃留他的姓名及电话号,以为“溜学者”万一回转念头的宝筏。我回想到新新公司移计不理主顾之神情就生气。
\n
哥伦比亚函授学校,曾一年收入三十万美金。(1929年会计报告)谈理想教育凡世界上做事最无聊最难受的,就是遇着一种不进不退半生不死的情境。如做生意发财也痛快,破产也痛快,最可怕的是不得利又不尽至于破产,使一人将半世的精神在一种无聊的小生意上消磨净尽,如生病,爽爽快快的死也好,痊愈也好,只不要遇着延长十年将死未死的老玻凡遇此种境地,外国人叫做波rde,中国人就叫做“无聊。”今日教育就是陷入此种沉寂无聊,半生不死的状况。我们在睡余梦足或在孤窗听雨时候,们心自问,难免感觉觉到一种精神上的不安——好像天天做着事,又好像到底中国无一事可做,好像天天忙,又好像是忙无结果。倘是教育果陷入完全停滞之境,我们心里倒可觉得痛快些,因为至少可不至于到处被人家称为“教授”“教育家”——这是多么难为情的境地。教育永远不陷入停滞状况,我们与人交游或通信上永远免不了要听人家口口声声的称呼“x教授”“xx大学教授。”称有良心的教授听这种称呼将难免觉得一条冷气从脊骨中冷颤的由上而下的侵下去。我不是说一个人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当可以懂得学问,当可以懂得人情事理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不过说:倘是一个人受过六年中学,四年大学教育之后,当可以懂得人情事理,甚至于懂得学问,那真是千幸万幸的事。
\n
这并不是我说笑话,今日教育之实情是如此。“人情事理”根本不存在于我们的教育范围里,倘是有这种方针,那是我没看见过我们的目的是教书而不是教人,我们是教人念书,不是教人做人,倘是一个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